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探索文商旅融合新途径

手中的镊子轻轻地夹住了一根细如发丝的铜线,沿着光盘上雪豹图案的轮廓缓缓移动。他指尖微微颤抖,将铜线弯曲捏紧,形成了一个向后仰的雪豹笔直形状。田文莲的工作室设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东城非遗共荣工坊,计划于2024年10月开始试运营。该工坊是集非遗挂牌展示区、体验学习区、品鉴区、文创展示区、表演区于一体的文旅体验场馆。的文化活动。现已成为城东区建国南路商圈文化新地标。 “这是一件纯手工的艺术品,以中国传统手工花丝为核心,与现代融为一体审美创新。手要坚定,心要细心。一不小心,图案就会变形。”田文联抬头微笑,但手中的工作并没有停止。完美挑选花卉、动物、汉字等器物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完成花丝只是创作过程的第一步,还需要蓝点、烧制、抛光等多道工序。在你灵巧的手中,普通的铜丝、珐琅逐渐变成了色彩斑斓的艺术珍品。红、蓝、蓝等颜色黄色运用精致的蓝点技法,花儿娇艳,鸟儿生机勃勃,旁边的墙上,精致的掐丝细工作品,静静地诉说着匠心传承,作为城东区探索文化、商业与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旅游方面,东城非遗共荣工坊目前举办非遗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15个,展出20余类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和文化旅游产品。据工作坊评论员介绍,工作坊创新性地采用了一个文旅体验场馆、11个加工点、N个产品和活动的运营模式,将有效盘活商圈闲置资产,丰富周边商业业态。自2024年试车以来,参观人数已突破2.26万人次,工厂销售额达到13.94万元,对外制造车间(工厂)销售额突破351.3万元。走过工坊展区,各种工艺栩栩如生,比如八门墩的刚柔相济、肩栏皮革工艺的独特匠心、d 刺绣的精美程度。在这里,各民族的文化资产相得益彰,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互动、交流、融合的生动故事。同时,东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荣工作坊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浓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验深度融入到各项活动中。截至目前,已开展“享暖阳”篝火泡茶、“登雪山梦见大湖”、青海冬季旅游网红游、苦乐参半、画旧物、剪非遗等活动38项,参与人数近千人。举办黄绣、花丝短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班,以“传承人交流+手工工作坊+实践培训”的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摄影走向细节体验。目前,我们正在培训 315 名外部专业人士和接班人。目前,东城非遗共荣工坊这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正在成为城东区文商旅一体化发展的光辉圣名。片。此次工作坊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共建、联合培训、品牌共铸等方式,不仅实现“以文化促就业、以文化增居民”的文化目标,还将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互促进、文旅融合与区域发展共鸣的新路径。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