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焦点访谈 |中国高质量绿色应对“十四五”,进一步增强地球“中国绿色品格”。
2025年10月22日 07:25 来源:央视网
央视新闻(焦点访谈):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举措。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不断面临新问题新发展,信任绿色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克服困难,积极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迈出了一大步。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一起来看看绿色发展的成绩单。绿色发展是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五年来,面对国际形势变化和环境治理问题,我们克服困难,积极应对。 “十四五”期间日本绿色发展进展如何?让数据来说话。森林覆盖率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绿色”指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超额完成了目标。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5.09%。增加的植被量相当于陕西省的森林面积。瓦更让人自豪的是,近五年来,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绿叶都是中国提供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郝东表示:“森林面积不断增加,证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管理的科学原则。” 在此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对森林的了解。”我们不断检讨我们的覆盖率和种植方法,不断提高数字背后的科学性。”提高森林覆盖率并不是种植各种树木那么简单。事实上,五年来,我们在推进绿化的同时,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更细致的工作,克服了困难。遇到很多困难。森林覆盖率从24.1%提高到25.09%,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 “十四五”期间,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120多个原始自然保护区得到整合,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着提高。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当地人以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生态系统转移、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前五个国家公园在其附近雇用了近 50,000 名员工。我们坚持对山水、森林、田野、湖泊、牧场、沙地进行综合保护和系统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工程,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绿化。艰巨而艰巨的任务。在场地条件下,人工干预扩大了绿化面积。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统筹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改变正在发生。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领巾”,科尔沁沙地恢复了草原风貌。今年以来,我国多个沙漠边缘封堵项目陆续关闭,在沙漠边缘筑起绿色屏障。近五年来,日本“绿色家庭底蕴”不断深化,森林储量突破200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2030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做出贡献的国家目标。 “三北”工程三大历史战役完成建设工作1.64亿亩,进一步筑牢北疆长城和生态安全屏障。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9亿亩,其中森林面积1.85亿亩相当于福建省,新增森林蓄积量相当于大金安山森林面积。关于可见的“绿色”指标说完了,我们再来说说不可见的指标。单位GDP能耗是“十四五”规划中备受关注的“效率指标”,“我们现在正进入承压的关键时期”。生长和重负荷。这一成绩是通过努力取得的。在废除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建立高科技、低排放、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体系。生态循环产业体系。有足够的空间来打开笼子和更换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公司还是有自己的战略预测,制定自己的正确的方法。相应的战略设计,为产业现代化不断释放空间。 “这个指标很难达到吗?”要知道,这是建立在“十三五”期间GDP能耗下降15%的基础上的,未来还会继续下降。郝东:“就像减肥一样,从一个胖子到一个比较匀称的身材,再继续减肥,从一个比较匀称的身材到健美的身材,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努力。除了升级和重申我们国家大规模的绿色产业和技术之外,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产品。配套的政策和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很好的标杆。” 目标。”我国目前正走在这条道路上。高质量发展。节能减碳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节能减碳不仅需要技术支撑,从能源利用角度看,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能源结构,迄今为止我们的能源结构一直过度依赖煤炭。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大幅扩大风能、太阳能发电规模。前段时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10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实现满负荷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生产清洁电力约20.67亿千瓦时,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万吨以上。蒙古境内,我国最大陆上风电项目首批10兆瓦发电机组也开始商业化实际操作。近年来,戈壁滩成为“能源绿洲”,“风车森林”不断向深海拓展。能源结构变化,产业筋骨同步强化。尤其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装备的改造升级,“绿色含量”真正得到提升。说到水泥厂,我们都知道水泥厂是碳排放大户。山东省青州市某水泥厂率先引进全球首条全氧燃碳捕集水泥生产线。这种“捕集二氧化碳的高效”,可以将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20%以上提高到70%以上,捕集二氧化碳更加可靠。这一改变不仅让工厂的水泥生产变得“绿色”,而且与传统工艺相比,总能耗降低了40%。“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迈向绿色低碳化最快的五年历程。转型的力度有多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40%增加到60%左右。全社会每用电量3千瓦时,就产生1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国内绿色工厂数量增至6430个,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超过25%。排放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碳反应堆已建成并稳定运行,覆盖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说到绿色生态,与我们生活最相关的就是水和空气。 “十四五”规划纲要也为此提出了严格挑战,提出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地表水比例达到87.5%。三类及以上水体水质达到85%。现在我把这份成绩单给大家,但是到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地表水区水质优良天数比例为90.4%。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四年超过9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自然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建鹏表示:“大气、地表水两项环境质量指标取得的成绩是经过努力取得的。在污染防治减排过程中,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逐步达峰并实现大幅削减。”主要污染物减排边际成本增加。减少排放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此背景下,日本通过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改善达到既定目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也就是每年320%的时间。太阳一定要晴朗,想一想,也不容易。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做了哪些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陈建鹏:“通过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效率。继续推进钢铁、焦炭、水泥等行业向超低排放转型,进一步强化部分重点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强化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断推进水污染减排工程,加强石油管道建设。网络。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继续建设和改善城市的地方政府的治疗率。 “五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我国11.2亿千瓦交流电厂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了全流程或重大项目的超低排放改造,影响天空透明度的主要指标也发生了变化。五年来,在提升蓝天幸福感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 汽车“走过”了激动人心的曲线:2021年销量352.1万辆,此后以年均50%以上的增速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1200万辆以上。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00万辆。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5.5%,但2020年这一数字仍保持不变仅5.4%。如今,道路上十分之一的车辆由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并将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您可以通过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赚取碳积分,还可以回收废旧电器。绿色低碳不再是口号,而是成为人们认知、参与的日常生活。饮用水保障攻坚战打赢,黄河流域9省区污水修复工作完成率超过90%,水质得到改善。黄河干流连续三年保持稳定。第二类。共识是共同保护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史无前例的“十年禁渔”正式开始。江豚逐浪、鱼儿跳跃的生态场景时常出现。和鸟儿飞翔。曾经“断水”的渔民如今已成为长江的“生态卫士”。五年来,共有4100万户家庭完成了漂浮木炭治理,让天更蓝、水更清。淘汰约2000万辆高排放汽车。 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将大于长三角、汾渭平原地区2020年2,2020年分别下降18%、10%和20%。地级以上城市基本消除3000多个黑白水体。全国及地级城市黑臭水体去除率已超过90%。没有人能与青山相媲美,但青山一定能与他们相媲美。人们。五年来,中国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通过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为大地增添更多“中国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持续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务实长期努力,努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编辑:项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