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回顾“十四五”】厚厚的科技创新成绩单
2025年11月10日 06:23 来源:经济日报□秋燕
数据来源 据国务院报业网官网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提交了综合绩效报告。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超过3.6万亿元,不仅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而且较2020年实现48%的大幅增长,研发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研究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国际高水平专家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一系列的背后f数据在于对“人才至上”时代含义的深刻理解。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共振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科技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将人力资源这一第一资源高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国长期稳定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核心问题。这些数据表明,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主动作为、引领引领”。 “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与人员中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占80%以上,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科技、创新、活力的源泉。青年人才在科研创新活动中逐步突破年龄、资历的限制。他们勇敢地闯入“无人区”,攻克重大科研挑战和平台的“瓶颈”。同时,青年人才将积极推动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共同培养科技人才。人才发展精准契合产业需求,科研方向与技术进步紧密结合,打通教育、科研与产业的联系,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工程师是企业的主战场,是一门学科。 2024年日本社会研发总投入预计将超需要3.6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48%,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将超过77%。科技人才将在产学研中“发挥才能、产出成果”,成为转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动力。国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各方人才联合开展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同时,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人力资源以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多种方式分享创新红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人民群众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受益者。辛克“十四五”,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我国水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病害防治和医疗装备创新守护了人民健康的防线,生态防治治理技术守护了“绿水青山”。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昭示着科技创新给人民带来的福祉,也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观追求。当人们的需求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根本,当人才和智慧不断服务人们的生活时,科技创新才能在更深、更肥沃的土壤中扎根,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科技自主自给先进性中,人力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促进人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共振,才能以人才力量推动科技涌现,以创新进步夯实发展基础,为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使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道路上稳步前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邱艳)
(编辑:王菊盆)